CHE WEE KHOR MORAL UPLIFTING SOCIETY
关于德教会历史建设董事与会员细则论著活动表格与会议
威省北海德教會紫威閣
CHE WEE KHOR MORAL UPLIFTING SOCIETY

4859, Jalan Kampung Paya, 12200 Butterworth, Penang, Malaysia

Tel: 04-323 5532

Fax: 04-331 1162

Email: [email protected]

::: LOCATION MAP :::
::: QR CODE :::
::: OTHER LINKS :::
Enlarge View
Enlarge View
Enlarge View
Enlarge View
Enlarge View
Enlarge View
Enlarge View
Enlarge View
Enlarge View

 

:: 历史
德教起源與發展德旗德徽紫威閣簡史紫威閣簡史林揚清對德教的貢獻思親堂簡史

德教起源與發展

近代德教會的起源與發展歷程
(2010年取自電腦網絡資料)

目前, 散佈各地德教會組織, 名目上有紫、濟、贊、振、善、明、綠、寺、觀等稱號, 各有源起因緣,發展機遇,分章探討,深信會較貼切的透視整個近代德教會的來龍去脈!

中國紫系德教會史略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軍從東北入侵中國,無辜百姓,深受軍國主義的黷武蹂躪,饑荒處處, 餓殍遍地,七七蘆溝橋事發,炮火瀰漫整個中國。一九三九年,在廣東省潮陽縣和平區英西港,有位發菩提心的鄉賢,為祈求戰爭早息,乃與數友好相約齋戒沐浴,虔設香案,以其家藏珍存柳枝為媒,請得楊筠松及柳春芳兩位師尊降鸞,訓誨世人,末劫當頭,生靈塗炭,惟有立善積德,方能度己度人,並頒布以德名教,紫香名閣,勉勵眾生,宏揚道德,醒化人心,贈醫療病,恤孤貧寡,贈棺義葬,舉辦一切施賑濟苦救難善行,這就是紫系德教會開宗明義的始創閣的源起史實!

由於紫香閣的濟世善行,給身陷水深火熱百姓,帶來及時的解困,因而名聞遠近,德教會組織旋即如雨後春筍湧現,在熾熱蓬勃發展期問,共有廿多問紫系德教會,遍佈潮汕鄉鎮。

一九四二年,關聖帝在汕頭紫和閣,通過柳筆頒布德教心典,洩露了聖帝度一切苦厄,救一切蒼生的悲願,心典也展現了不欺不偽,下貪不妄,不驕不怠的言教訓誨:還有,在龍溪紫陽閣的聖壇,通過柳春芳師尊的聖諭,頒布『德教意識』,這篇源自道德經的乩論文獻,突顯了道教在德教的崇高定位,德教會雖標榜五教同宗,卻偏重道教的發展走向!

一九四六年,中國政局劇變,德教會組織迫於客觀環境的驅使而走向沒落,隨著資深德生放洋海外而傳港泰,紫系德教會在中國的潮汕,就那麼的曇花一現即消聲匿跡,何其短暫?

香港紫系德教會史略
一九四六年,中國外患剛平息,內亂接踵而來,局勢的不穩定,驅使人民外流以尋求生機,德教會組織,隨著資深德生乩掌的南來而開拓再生的機遇。香港與汕頭,近在咫尺,由於地理環境有利因素,德教先行在港落足,循著傳統奉師聖乩諭頒賜名號創閣的途徑,香港德教紫范閣終於在一九四七年成功創立, 奠下日後德教南傳星馬的根基, 也掀起朝向台日美澳等地區德教發展的序幕!

隨後,由於德徒頻頻來港謀生定居,以潮語誦讀的德教心典更易吸引潮籍鄉親的親近,仗著天時地利人和,德教會組織旋即神速發展,興盛時期,共有廿多間德教會遍佈港九,並有香港德教總會,這可從六十年代南洋德教總會訪問香港,受到香港德總的熱烈款待,而窺探其盛極一時的風光;可惜,隨著德教先賢相繼作古,後無接班,更局限香港立法嚴禁不准冠以『會』來搞民間活勁,在種種不利因素圍困下,德教閣務日趨低調處理而走向沒落。目前,港九僅存三閣持有會務推勁,其餘或已作私人閣,或已名存實亡!

其中紫靖閣處在鬧市中區,設有中西醫,為中下層病黎提供醫藥服務,定期開鸞布道揚教, 乩文經常寄至各地德教會供有緣德生參悟:紫和閣宇新建,巍峨堂皇,氣派萬千,豎立於九龍豪華高尚住宅區,會員老中青皆有,亦有鸞務之舉:至於紫香閣依然保持德教傳統的師壇道埸佈置,但閣務似已停滯,只見供奉先人香火之祭祀膜拜!

香港紫系德教會崛起於四十年代末期,六七十年代攀上高峰,隨後滑向沒落。目前僅存三閣,往後的走向,情況如何亦難以揣摸推測,唯有留待時緣的撮合。

泰國紫系德教會史略
較之星馬,泰國更早與德教結緣!事緣一九四七年間,泰裔潮商參鸞汕頭紫雄閣,奉白雲道長聖諭,攜帶德教香火至泰國,創立紫辰閣。限於當時法治管轄,扶鸞不准公開進行,只能作無定址的秘密游鸞。後來,與曼谷景福寺結緣,在主持大師的義助下,創設紫真閣於景福寺內,德教才能在佛教的庇蔭下,公然面世。後來紫玄紫辰的合併為玄辰善堂,德教會才步上合法組織的康莊大道,從而奠下紫系德教在泰國穩健發展的基石。經歷了披荊斬棘的草創艱辛,再以穩健步驟走過發展階段,目前已步向引人注目的顛峰現狀。泰國德教慈善總會成立於一九七九年,擁有五十個成員閣,近年會務蓬勃,積極向外聯繫,屬閣合艾紫南閣曾辦德教環球會鸞大會。

泰德總於一九九三年主辦第二屆世界德教敦誼圓融大會,皆獲佳評,為德史寫下光輝一頁!

泰國是南傳佛教聖地,佛寺林立,佛僧到處可見,深信是受當地國情風土的長期薰陶,德教聖壇的佈置,較具濃厚佛教色彩,尤其每逢喜慶盛典,必邀請佛僧主持誦經頂禮宗教儀式,益形突顯佛教意識,這是港星馬紫系德教會所罕見。

德教乩文以中文為媒,尤以古文詩詞著稱,而泰國德教的師聖佳作,竟以泰文降諭頒示,把傳統德學泰國化,確實空前創業!

泰德總屬下五十會員閣,散佈泰國全境,無論在軟硬體的建設,各有所長,僅就曼谷市郊德教會作走馬看花式的表層遊覽觀賞、見聞所及容或冰山一角,但所展現的內涵及特色,已足以令人瞠目結舌!簡言之,泰國紫系德教會起步於一九四七年,經歷四十多的艱辛推展,不但外形壯觀,內涵也紮實,今日的盛況,標誌當年香火南傳的聖諭被落實,為感恩回饋,德教群賢,正凝聚力量,啟步回向,把德教帶回發源地!

星馬紫系德教會史略
中國連年布亂,人民被迫外逃謀生,廣東沿海鄉民,憑著地理上的利便,離鄉背井,梯山航海,南來星馬,披荊斬棘,流汗瀝血,慘淡經營,重建家園,過來,也把鄉下的宗祠,鄉會,私塾,寺廟等組織搬過來,紫系德教會就順著這種發展趨勢,隨著潮籍鄉賢的南來而香火相傳。一九五二年,星洲紫新閣成立的聖命乩諭是來自香港紫系德教聖壇,在一群旅星商界好德善信通力合作下,成功創下星馬紫系第一閣。隨後循著傳統乩諭創閣模式,先後創立呷州紫昌,柔佛紫英,檳城紫雲,怡保紫明,雪隆紫芳,安川頁紫蓬,利豐港紫光,新山紫書。一九五七年聖諭成立南洋德教總會,會員閣就僅有這九所紫系德教會。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四年,乩諭創閣聖命再傳,成立古晉紫霞,北海紫威,芙蓉紫森,邦咯島紫邦,爪夷紫儀,柔佛紫登,太平紫平,巴生紫生,丁加奴紫孚共九閣,這十八所德教會是依德教數理創立,前九閣歸九一,後九閣屬九二,都源自潮汕紫香一脈相傳之紫系德教會!

在紫系九二創閣聖命將臻圓滿之際,孚聖呂祖洩玄於大山腳贊化閣聖壇,闡釋『十八先因九三有數,贊化數啟九三聖命』。授命贊化,另創九閣,繼九二之後,緣定九三,這九閣是紫陽、紫翰、紫華、紫峰、紫文、紫虹、紫津、紫濱、紫天!

一九六七年,安順紫蓬聖諭乩示,紫系十八閣焚盤化柳,永不復鸞。質疑善信於一九六八年會聚星洲紫新,禱請師聖降鸞澄清封鸞真相,終獲夜巡天神降四言詩解惑:『德教千秋,紫鸞圓周,精誠推展,人事善謀。』封鸞聖命應告圓滿知照,不料三年後,另有九所新閣成立。這九閣歸屬九三,是波德申紫德,文德甲紫亨,吉蘭丹紫靈,豐盛港紫林,居鑾紫鑾,砂州美裡紫星,沙巴斗湖紫辰,山打根紫善,淡邊紫祥!

除了上所述,尚有眾多奉聖諭創閣以紫字冠首命名德教會,散佈星馬城鎮,諸如新加坡紫盈和紫經, 雪隆紫嘉和紫聯,霹靂紫霄,紫民和紫緣,大山腳紫濟,北海紫道,吉打紫修,馬六甲紫呷,安川頁紫麟,東馬亞庇紫瑞,納閩紫乾,拿篤紫瑜。

環顧星馬德教組織上百,名目上有紫、濟、振、明、善社之別,紫系德教會佔其半,撫今追昔,無負當年德教南傳之聖願,應可告慰在天之靈!

台日美澳寮紫系德教會史略
德教資深先賢,雖有心把德教會組織,帶往台日美澳等先進國發展一事因緣缺足,始終末克如願完成聖命!一九六五年創立於台南高雄的紫雄及一九六八年創立於台北的紫台,終因客觀環境所困而奉聖命撤退;一九六八年創立於日本神戶的紫瀛閣,已音訊杳然;美國的紫根閣和紫金閣,素來僅供私修參悟:澳洲紫時和紫乘,動向未明;寮國紫寮閣正處於草創階段,尚賴時緣外力的相助!

簡言之,紫系德教會源自中國不出數年卻消聲匿跡,那是時勢所迫;南傳星馬泰,百花齊放,百閣爭香,那是神人相通的結晶;香港雖曾風光,目前已沒落,前程未卜;台日美澳尚待緣助,寮國成功在望,這就是整個紫系德教會經歷半個世紀的演變,現階段所展現的面貌。星馬泰德教蓬勃,慈善福利事業,辦得實惠有色,贏得社群讚揚,深受政府激賞,樹立了德教會的崇高社會形象,勁向備受關注,目為時下德教會趨勢走向的焦點!

星馬濟系德教會史略
身逢亂世禱請諸神明庇佑安寧,劫後餘生感激神明顯靈搭救,太平盛世祈求神明賜財賜福,際遇坎坷跪求神明解迷解惑,人把神明拉得很貼身,就在舉頭伸手可觸的上空。德教的神明,通過沙盤傾訴?柳筆傳情,直透人心,所以,德教會的創立,不論是源自潮汕的降鸞乩諭,或是來自本地的沙盤柳筆,同樣深受廣大德教善信的頂禮供奉入信!

一九五二年,星州紫新奉香港乩諭立閣的前數個月,怡保濟德閣亦獲道濟天尊降鸞乩示創閣,事緣當年曾參鸞潮汕德教會的資深德生,南來之後常相聚,在家居設鸞參修,為人解困,並展開施醫贈藥,恤孤貧寡等慈悲喜捨善行義舉,因而吸引眾生,每逢師聖降鸞期間,前來結緣善信日眾,獲師聖乩諭批准會員日趨踴躍,最後正式申請為註冊宗教團體。隨著第二年,濟雲閣創立於星洲,一九五四年創立麻坡濟新和雪隆濟仙,一九七五年創立霹靂濟雄和太平濟誠,一九五八年森州芙蓉濟清,一九五九年吉打濟陽,至一九六五年星洲濟芳成立,恰好九所,逢九必圓之德教數理,再次顯現於濟系德教會的開拓發展聖道上。

至於遲至一九八五年創立的檳城威南德教會紫竹林濟善閣,雖以濟字命名,暫時與九濟尚緣慳一面!一九八二年,濟系九閣群賢善信會聚太平濟誠閣,首創『濟閣聯歡』藉此增進瞭解,加強聯繫,協調活勁,十多年來,持之有恆,從不間斷,九濟聯歡,成為星馬德教界深受注目的一項常年盛舉!

贊化系德教會史略
大山腳德教會贊化閣,本是一所唐姓家傳私壇,一九一八年,隨著唐氏先賢出洋謀生,將其歷代恭奉呂祖純陽祖師聖火,從中國廣東潮陽蓮塘鄉,攜帶南來,安爐於大山腳私寓供奉。該壇素以扶鸞乩諭名聞遐邇,日治亂世,崇尚神道日本軍曹,亦臨壇膜拜頂禮,戰爭和平後,柳鸞復興,參鸞善信日眾。一九五七年,奉呂祖降諭以德名教,贊化名閣,旨在發揚德教,以贊天地之化育,為人倫立正綱,以期重整人類固有道德, 為社會謀幸福, 這就是贊化從私壇演變成德教會的歷程濃縮!

循著德教傳統創閣模式,道清天尊洩玄創吉打濟陽閣,由於在籌備期間,濟系賢能曾給予全力扶持,因而埋下日後濟陽歸屬濟閱伏線,緣湊九濟數理圓融。次年,吉中立善閣奉師聖降賜靈符成立。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六年,贊化奉天承運數啟九三,繼紫系十八閣之後,另創九閣,以紫字冠首命名;這九閣是坡州紫陽,居林紫翰,華玲紫華,西嶺紫峰,浮羅交怡紫文,泰南勿洞紫虹,峨侖紫津,檳城紫濱,吉南紫天!

一九六七年,孚聖呂祖降諭贊化,九紫聖壇,整肅鸞風,扶乩重任,專注校對乩示文獻和撰寫五教精義編纂德教聖典。一九七O年,孚聖呂祖降諭,奉主傳德教聖典使命已完成,候刊面世,今後揚教,必須遵經循典,聖命不再藉柳傳達,焚盤化柳時緣已臻,贊化一脈相傳諸閣,應步紫系十八之後,從此封鸞!

德教聯誼會的成立,授名於濟師,籌組期間,幾經人事艱辛,方獲政府批准!一九九O年,由德教聯誼會出版的德教聖典,終告成刊面世,傳之有緣善信!

振系德教會史咯
五六十年代,當紫濟贊各系德教會以神速步伐朝向星馬城鎮推展的同時,類似德教會外觀和內涵的善社善堂已開始出現,如成立於霹靂的明月善社,不但辦得落實,香火也外傳,先後創立明修、明安、明德、明福等善社而自成一個宗教體系。明月善社的成功,帶勁鄰近區域其他善堂廟宇的走向蓬勃, 後來,許多善社為適應客觀環境的演變而重組,形成一個宗教體系『振系』。八十年代中期,振系組織整體融匯於德教會發展的主流,歸屬為馬來西亞德教聯合總會的成員,正如瓜拉古樓振義閣,就是一個從善社演變為德教會的典型楷模!

振義閣成立於五十年代初期,後來由於部份善信另起爐灶而有新舊振義之別,新振義創閣香火,正是來自明月善社。一九六五年,師聖乩委新屆理事,以集體領導執行閣務,並訂該日為創閣紀念日,從而掀開新頁,以新的面貌走向今日的成功境界!隨後香火外傳,邦咯島振亮和檳威振陽的創立,都和振義淵源密切。這些年來,出現於大馬的振系德教會有振安、振光、振興、振文、振積、振雲、振和、振辰、振明、振濟、振台、振南、振德、振恩、振勝、振善、振禪、抿忠等廿餘閣。一九九四年,振系領導層假振文閣召開聯席會議,商討籌組聯誼性聚會,後經師聖降諭賜名『德教會振鸞聯誼組』,每年由振系各閎輪值主辦,藉此加強聯繫,促進交流,第一屆盛會由霹靂振明閣主辦,出席慶典恰好十八閣,這是逢九必圓之佳兆!近年來, 紫、濟、贊等字系創新閣之熱度已降溫,振系德教會方興未艾,深信必能步紫濟之後,另辟境界,另攀高峰。

Back To Top^

德旗德徽
會徽:
德教會徽章為圓形,白底地球圖案,中間加一藍色【德】字以象徵德教普化全球之意,地球中三條紅線代表三綱(君臣,父子,夫妻),四道紅緯線代表儒道釋耶等大宗教。橫貫地球中間之紅赤道表示世界各大宗教信徒團結和平(即世界大同)。

 

 

會旗:
德教會旗幟為黃色底,中間有三道藍色橫線。藍色代表德教信徒效忠國家。黃色表示德教信徒身心純潔。三道橫線象徵三才(天、地、人)。旗的中間是本會徽章。

Back To Top^

紫威閣簡史

北海德教會紫威閣簡史
(一)紫威閣創立經過
1960年歲次庚子元宵節,北海林揚清,林錦明二君旅次星州,蒙友人相邀至某別墅觀看一班學人扶乩,當時彼等尚不知扶乩為何事。席間即聽聞有念出乩文如下:
勖勉林揚清,
紫氣映錦明,
威靈鎮北海,
閣基沐恩榮。

同年中秋,林揚清在檳城參加北海光華學校教師節宴會,從餐館出來時,楊永昌邀他到當時設在二條路之紫雲閣品茶。適值閣中設鸞扶乩,不久乃傳來乩文如下:
勖言勉勵林揚清,
紫氣東來映錦明,
威靈顯赫鎮北海,
閣基永固沐恩榮。

同年年杪,師尊降鸞於新山德教會紫書閣,示諭北海創立德教會紫威閣,並授命檳城德教會紫雲閣閣長楊永昌,董事周修文蒞臨北海拜訪聞人林灶興,述及師尊命意。林君認為宣揚德教,規人向上,深具意義,實堪共勉。爰乃邀約林戊水,朱南光,三人聯禰造訪當地賢達林揚清,勸請出而領導創立德教會紫威閣。林揚清君因有師尊乩文勉勵在先,既感玄妙,又覺得很有意義。因此毅然出而領導,先聯絡陳子江,黃廷泉及鄭德華。經此七人連同林錦明,許慈剛,許武榮等商議創立北海德教會紫威閣事宜。他們積極奔走呼籲,得到埠眾熱烈響應,紛紛報名參加為會員閣友。北海德教會紫威閣乃於1961年1月8日正式宣告成立。

(二)歷任閣長領導推展閣務
檳城州北海德教會紫威閣,本著德教創立的宗旨,遵循師尊聖諭,在歷任閣長林揚清,陳炳裕,陳海棠,拿督司徒清,拿督黃廷泉,拿督李偉傑,劉煥璋等相續得力領導,歷屆董事同心協力,全體閣友精誠合作之下,得到社會熱心好德仕女悉力支持,人事和諧,閣務進展順利,宣揚道德,推動慈善福利,提倡健康文娛活動,皆卓有成就,獲得當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認同讚許,為紫威閣建立良好形象及威望,為德教的弘揚奠定穩固的基礎。

(三)紫威閣的草創時期
1961年歲次辛丑正月初三日,北海德教會紫威閣正式成立,最初借用紅毛井路門牌1683號,王家慶先生木板店屋為閣所。第一任閣長林揚清,積極領導弘揚德教,推展閣務;並成立建閣委員會,物色購置甘光孟加裡路4076號店屋一座為閣址,1961年10月29日遷入,由檳城慈善家連裕祥主持開幕,慶典隆重,閣友嘉賓,齊集一堂,情況熱烈。

當時創閣初期,德教善業之弘揚,悉憑玄妙乩務吸引眾生,紛紛參加為閣友,以德教十章(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智)六戒(不貪、不妄、不欺、不偽、不驕、不怠)修養身心,期達完美人格。行仁立善,乃信徒對德教十綱之實踐行為表現。或有祈求立願以期師尊護佑而消災解難者,亦人之常情耳。

(四)計劃建設新閣宇
紫威閣務漸趨興盛,閣友人數逐步上升。1966年7月間,南洋德教總會顧問馬貴德自香港前來訪問,對紫威閣有意籌建閣宇之計劃大表支持,並在會議上給予激勵開導。建閣委員會乃宣告成立。當時閣長林揚清在北海近市區之甘光巴耶路有地段適宜建閣,在馬貴德德長及眾理事徵求之下,林揚清閣長以多年前購地(每方尺1元)原價將該地段(即紫威閣現址),轉讓以資建築堂皇閣宇,為德教千秋聖業典下永久根基。

巍峨堂皇的紫威新閣宇,於1967年5月21日由南洋德教總會名譽會長楊金殿局紳主持動土儀式,並祝頌詞曰:「紫氣祥光昭北海,威靈顯赫肇今朝;建功立德尊師訓,閣宇堂皇譽遠昭」。

1994年7月2日本閣再購買隔鄰LOT 798面積17877平方尺之地段,目前作為停車場及幼稚園學生活動場地。

(五)新閣慶成,輪值總會
新閣赳工趕建,半年完成。1968年1月9日,恭請當時我國副首相敦阿都拉薩主持開幕,並出版第1本紀念特刊。當時適逢紫威閣第1次論值為南洋德教總會主持閣,全星馬德教紫系各閣代表嘉賓雲集紫威,舉行慶祝南洋德教總會成立第10週年,及第11屆理監事會議。(南洋德教總會舊章程,領導組織分為理事會及監事會)當時德教前輩賢達,多以學問淵博,德理透徹,議事揚教,思想融和,行動一致,贏得社會各階層人士之讚揚。紫威領導德教總會一年,成立秘書處,訪問全馬屬閣,領導各閣宣揚德教,推展閣務,啟導哲理,德化人心;舉辦福利慈善事業,為人間不幸者祈福造福。

紫威閣於1988年再次輪值主持馬來西亞德教聯合總會第31屆會務,同時出版第2本紀念特刊。

(六)精誠推展,人事善謀
紫威閣與德教其他各閣一樣,遵循師尊柳沙頒示而成立,藉著神人相通的玄機妙理,扶鸞布道宣德而引導眾生徒步入德門,推展閣務,弘揚德教。惟1967年(歲次丁未年9月18日)師尊降鸞安順德教會紫逢閣,頒示南洋德教總會所屬18閣焚盤化柳,不再開乩扶鸞。今後閣務發揚,悉憑人事善謀,精誠推展,本閣翌年因論值總會,奉師命頒布旨諭,照會屬閣一體遵行;本閣自當遵循聖命,擇吉焚化柳枝沙盤,不再扶鸞開乩。惟過後對德教其他各閣之以扶鸞揚教者,或有妙理玄機,或其他因由原委,本閣一向不予過問或批評。憑常理而論,以乩布德或借神行善,皆有功德。何況在德教聖業弘揚過程中,融和各階層人士,雖對德教之認識或有所異,但日久經歷豐富,靈慧相長,必有共識,乃致園融。

紫威閣自從息鸞之後的數十年來,同德憑著良知智慧,精誠團結,合力推展閣務,舉辦各項活動,雖不見熱氣騰騰或轟轟烈烈,卻也堪稱順利圓滿。

(七)慈善福利教育工作
紫威閣自從1962年5月開始施醫贈藥以來,已經歷數十寒暑,從不間斷。每逢星期二及星期五,下午2時至3時,是紫威閣贈醫施藥的時間,病黎通常預早前來登記等候接受診斷並領取藥品,在歷任義務醫師細心診治,與本閣所提供的免費醫藥,前後已經惠及數以十萬人次的各族病黎。

對於附近地區貧苦不幸遭遇災難人士,經報章報導,有需協助者,紫威閣皆由福利股審定後撥款資助救濟。

紫威閣於1981年2月27日董事會議通過成立「北海德教會紫威閣福利基金」以便向內陸稅務局申請社會人士捐獻本閣福利基金得以豁免所得稅。福利基金章程於1981年4月15日獲得社團註冊官批准註冊。註冊證編號PPP/PG.5124.同年10月2日獲得內陸稅務總監批准社會人士捐獻本閣福利基金得以豁免所得稅。准證編號HQ162/1260.這是紫威閣務發展過程中一項大成就。從此紫威閣籌募福利利基金獲得各界良好反應,使到福利慈善工作推展順暢。

紫威閣過去多年曾經開辦德教義學以教導失學就業青年,以資提升他們的語文程度。後因學生出席情況欠佳而停辦。紫威閣於1981年自行開辦幼稚園(在這之前幼稚園由私人開辦,引起諸多問題),過去學生人數最高峰時曾經達到400餘名,惟因環境改變,住宅區幼稚園紛立,致使本閣幼稚園人數逐年減少,如今(2010年)只有學生1百多名。紫威閣本著德化幼童,宣揚道德的宗旨而開辦幼稚園,辦學方針力求符合慈善教育的原則,收費低廉,不謀盈利。

本閣也設有閣友子女獎助學基金,以及紀念熱心德教前輩的《倪輝鐵華文優秀獎》。頒發獎勵金的目的在於鼓勵閣友子女努力向學,考取優良成績,在學業上步步高陞,以致學有專長,而將來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為社會國家作出貢獻。而《倪輝鐵華文優秀獎》,是本閣名譽閣長倪蓮池德長賢昆仲,為紀念其令先尊,也是德教前輩,倪輝鐵老先生而設立的一項獎勵金,目的在於鼓勵閣友子女愛護及努力學習華文,使能承先啟後,維護及發揚中華文化。

(八)提倡健康文娛康樂活動
1998年1月3日,紫威閣婦女組成立了合唱團,但自1999年9月份開始,才展開積極練習。目前紫威閣合唱團已有團員超過百名。在名師指導之下,合唱團員已有相當造詣,多次參加節慶演出,皆獲好評。

在康樂活動方面,紫威閣康樂組可以說相當活躍,不但成立多種健身活動,並且成績斐然,備受讚揚。其中遍佈全馬,曾經風靡一時的中華內外丹功,其在大馬的發祥地便是紫威閣。紫威閣第一任閣長林揚清,便是馬來西亞中華外丹功總會第一任會長,紫威閣前任總務倪子仲擔任外丹功總會多屆的總幹事。

目前紫威閣康樂組所推動的健身運動組織,除了中華外丹功班之外,還有太極拳班,少林氣功內勁一指禪,中國智能氣功班,元極舞班,跆拳道班,剛柔流空手道班等。康樂組主任鄭昇平,尚在與外國健身組織聯絡,甚至親身前往參加比賽及學習,以便將更多的健身運動,帶給紫威閣同德。

(九)政府委託辦理婚姻註冊
北海德教會紫威閣在服務社會方面,深得政府重視。本閣於1982 年3月12日開始,接受政府委託,開設婚姻註冊處,協助政府辦理婚姻註冊手續。由本閣推薦經政府正式委任後執行婚姻註冊工作之助理婚姻註冊官有拿督黃廷泉,拿督李偉傑及准拿督曾文忠。至2010年12月31日為止,在本閣辦理婚姻註冊者已達到11497對夫婦。

(十)聯絡感情促進德誼
紫威閣對於友閣慶典活動,尤其是北馬區一帶,均有委派代表出席參盛;即使路途遙遠未克委派代表出席者,本閣也遵循禮尚往來的禮節,購贈禮券或致送賀儀以表祝賀。本閣每年農曆正月初三慶祝主壇師誕及創閣週年紀念,由董事部報效宴席,誠心邀請各閣同德踴躍出席參加,藉以聯絡德誼,促進合作團結,共同為德教善業的弘揚,作出貢獻,並發揚德教一家親的精神。對於德教各閣的建閣籌款,本閣均有依照規則,酌情捐獻。

(十一)思親堂神主龕思本親仁揚孝道
德教十綱以孝居首。思本親仁行孝道,乃德教生徒首要德行。紫威閣同德即入德門,當以履行德教綱領為修行要務。早在本閣尚未遷入新閣宇之前,呂純陽師尊於丁未年(1967)四月十四日聖誕良辰,已降鸞安順德教會紫逢閣,乩題「北海德教會紫威閣思親堂序」。以勖勉紫威閣設立思親堂神主龕,供奉祖先德座,以便追本溯源,緬懷祖德。

呂聖在序文中題及「。。。夫思本親仁,追源廣義,崇功昭孝,報德明倫,其中聲孚氣求,源長流遠,豈止倫德明報,孝功昭崇,義源廣追,仁本思親之道而已耶!」

紫威閣乃於遷入新閣不久,即於1969年12月28日,遵循師尊聖諭設立思親堂神主龕,供同德奉祀先祖德座,以履行德教孝道綱領,並符合呂聖序文內容所示。思親堂每年依照古禮,舉行夏冬兩祭。本閣全體董事各司其職,主持祭祀盛典;各祖先德座承嗣子孫,扶老攜幼,前來恭拜先祖,儀式隆重,氣氛溫馨,充分展現中華文化優良傳統,以及德教綱領的特徵。

紫威同德反應熱烈,紛紛在思親堂定座供奉祖先神位,神主龕位已告滿座,年前再行擴充,以方便同德盡孝心揚孝道。

北海德教會紫威閣於2011年2月5日(農曆辛卯年正月初三)慶祝主壇師尊孫思邈真人聖誕千秋及創閣50週年金禧紀念雙慶盛典。筵開百席,一本慣例,全由在任董事報效。各方同德賢達,政要長官蒞臨參盛,冠蓋雲集,盛況空前。

北海德教會紫威閣資料室
(資料如有遺漏有待補正)

Back To Top^

紫威閣簡史林揚清對德教的貢獻

林揚清德長生而好德,重道尊師。幼而聰慧心懷正義,賦性仁慈。早在日治時期及殖民地緊急法令時期的英年時代,便已深明大義,機智過人。曾應用其智慧與魄力,營救受難同胞,受其恩惠者口碑載道,廣為言傳。德性昭彰,早為師聖賞識。爰乃秉承師尊聖諭,聯同諸位碩德前輩,籌創北海德教會紫威閣。弘揚德教,推展善業。

德長聯任紫威閣長長達十七年,領導有方,乃使閣務進展神速。並領導籌建堂皇新閣宇,輪值南洋德教總會主持閣,親任會長,發揚總會會務,提升紫威閣譽紫威秉循德教宗旨,理性弘揚德教,推展施醫贈藥,恤難救災等福利慈善事業,造益社會不幸的人群。同時設立思親堂神主龕,供奉祖先德座,發揚孝道。此皆林德長奮力領導創設之功德也。

德長睿智賢才,眼光遠大。當年廉價出讓紫威閣址以興建宏偉新閣。為本閣奠下永久基業。乃使今日紫威,得有機會推擴善業的根基。林德長豐功偉績,將永垂紫威閣史而不朽。

林德長與中華外丹功創始人張志通大師交往密切,以紫威閣為基地,引進外丹功的學習與宣揚,為同德及社會大眾推廣健身之道,今日中華內外丹功盛行全馬,紫威閣是發揚地,林揚清德長是引導人。

林德長雖然臥病息養多年,但仍關心德業。遇有同德前來探望,總是殷殷垂詢德業發展情況,可見其心在德教善業的一般情況。

林德長於2006年5月16日仙逝,如今魂歸樂天,已了浮生夢,再無塵世慮。可悠然而自適矣。

林懷龍敬志于2006年5月17日

Back To Top^

思親堂簡史

北海紫威閣思親堂神主龕
追本溯源,緬懷先祖,千秋俎豆,報德崇功
思親堂神主龕歷史
紫威閣創立於1961年,從北海紅毛井路的木板屋,到甘光孟加裡路的雙層店屋,都未能充分推展閣務。迨至1968年遷入堂皇的現有閣宇之後,便開始積極推展閣務,其中一個主要項目便是籌備設立思親堂神主龕。

早在該閣尚未遷入新閣宇之前,呂純陽師尊便於丁未年(1967)四月十四日聖誕良辰,降鸞安順德教會紫逢閣,乩題「北海德教會紫威閣思親堂序」。以勖勉紫威閣設立思親堂神主龕,供奉祖先德座,以便追本溯源,緬懷祖德。

呂聖在序文中提及「。。。夫思本親仁,追源廣義,崇功昭孝,報德明倫,其中聲孚氣求,源長流遠,豈止倫德明報,孝功昭崇,義源廣追,仁本思親之道而已耶!。。。」

紫威閣乃于于1969年12月28日,遵循師尊聖諭設立思親堂神主龕,供同德奉祀先祖德座,以履行德教孝道綱領,並符合呂聖序文內容所示。思親堂每年依照古禮,舉行夏冬兩祭。本閣全體董事各司其職,主持祭祀盛典;各祖先德座承嗣子孫,扶老攜幼,前來恭拜先祖,儀式隆重,氣氛溫馨,充分展現中華文化優良傳統,以及德教綱領的特徵。

祭祖儀式莊嚴隆重
思親堂神主龕經過一番籌備,並從新山恭請德教前輩陳文耀德長,以及其他前輩德長,前來指導成立盛典以及拜祭之儀式。1969年(歲次己酉年)12月28日,思親堂神主龕正式成立,並舉行同德祖先德座升龕晉主儀式。全體董事,古裝司事,承嗣同德,熱烈參與,慶典隆重,莊嚴肅穆。

拜祭儀式,有司儀唱禮,通引引導,各龕位有主祭一人,陪祭二人。各龕位前祭壇,衣冠齊整的禮生分立兩旁,根據司儀所唱傳遞及接收祭品。

儀式開始時,首先是「盥洗」,通引引導各龕主祭者先後排列,到洗臉盆前洗臉,以使身心淨潔,表示對祖先的崇敬。

由通引引導主祭者環繞祭場一週,回到神位前下跪,這時擠滿整座禮堂(祭場)的承嗣子孫全體就地下跪,然後「行初獻禮」:奉香,獻列祖考妣紅帖,焚紅帖。接著奠酒(敬土地神),獻酌,獻茶。行三叩首禮,興(全體恢復站立)。初獻禮到此便算完成。

接著便「行亞獻禮」。除「盥洗」一項之外,其他儀式重複,惟所奉上的祭品不同。這次奉獻的是獻粢盛(飯),獻園蔬,獻五牲。而「行三獻禮」時則是獻發粿,獻壽方,獻財帛,獻祭文,讀祭文,焚祭文。致嘏詞。獻芙留,徹饌。全體三叩首禮後便宣告禮成,承嗣子孫有帶財帛者,可到場外空地特設之大火爐焚財帛。

紫威閣思親堂設有五個神主龕,計分為中龕,中龕左座,中龕右座,昭龕和穆龕。每一神龕,供奉閣友祖先神位,稱為德座。將祖先靈位,供奉在德教會紫威閣思親堂,涵有崇功報德的意義,每年由紫威閣董事籌備舉辦的祭祖慶典,承嗣人世代子孫,前來參與隆重的慶典儀式,顯示千秋俎豆,孝思綿長。

思親堂夏冬兩祭拜祖儀式,必須按照規定時間集體進行,承嗣人不宜提早個別拜祭,因為這樣對龕中所供奉的其他祖先不尊敬。至於平日個別子孫前來拜祭的情況則不相同。

發揚孝道維護傳統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重視孝道,發揚孝道。德教以中華文化傳統道德的價值觀,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智」十項生活價值,作為宣德揚教的基礎。其中孝道居首,是人人應該崇尚的美德。父母在日,盡心奉養;父母作古,祭祀追思。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說:「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又說:「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奉養父母,不必豐餐珍品,主要在於孝心。與其拜祭時擺設豐富祭品,不如當父母在生時,奉養以微薄的食物。雖然如此,我們還是看到思親堂祖先德座的承嗣人,競相以豐盛的祭品來拜祭他們的祖先。其實,拜祭先祖,意義在於緬懷追思,祭品的豐盛或簡單並不重要。

先祖安寧子孫興旺
思親堂成立至今,四十一(1969-2010)年來,每年在農曆四月廿九日舉行夏祭,十一月廿日舉行冬季,都是依照相同的儀式進行。只是董事們的服裝已從古裝改為西裝。

凡是有意將祖先神位供奉在紫威閣思親堂神主龕者,必須先參加為該閣之永久閣友,入會費1百令吉,此後無須再交付任何費用。至於選定神主龕位,則須另交費。每座龕位收費不同,閣友可自由為其先人選擇龕座位置。

閣友在為其先祖選擇神主龕位之後,不能隨意將其靈位引上神龕。升龕晉主,則規定在每年冬祭,即農曆十一月廿日進行。該閣恭請德高望重的德教賢達,主持點主儀式,以求先祖安寧,子孫興旺。

林懷龍謹志 1-6-2011

Back To Top^